爷爷如山的爱,像细雨般滋润着我,用行动诠释了无私与温暖。
幼时,家中贫困,唯一珍贵的是那把陪伴多时的印花小伞。
爷爷珍爱它,也爱护着我。
一次,雷雨交加,我惊恐地依偎在爷爷怀里,爷爷用幽默安抚我,让我在风雨中找到了安全感。
狂风暴雨中,爷爷为我遮风挡雨,不顾自己,只愿我平安。
他奔跑的身影,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画面。
爷爷与风雨抗争,努力追回破旧的伞,他的坚强与执着,让我明白了责任与勇敢。
经历风雨后,爷爷用笑颜化解了我的恐惧,他的关怀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
那一刻,我明白了爷爷的付出与牺牲。
如今,我已长大,愿回报爷爷的深情厚爱。
爷爷,谢谢您,我会成为您最骄傲的孙女。
每天清晨7点半,学校的起床音乐响起,李菊秀叫醒孙女,为孙女准备洗脸水、梳理头发,在忙碌中开启一天的生活。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对于李菊秀奶孙俩来说,却是异常的艰难。
因为孙女穆涵榕的身份很特殊——是一个无法独立行走的先天性脑瘫患儿。
可就是因为奶奶李菊秀十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不离不弃的陪伴,为孙女托起了求学梦。
这位65岁的老人,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穆涵榕家住漭水镇河尾社区,是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7岁以前,一家人为了给小穆治病,辗转昆明、上海、北京等各大医院,直至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欠下了大量外债。
2013年,转眼就到了穆涵榕可以上学的年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学,一家人开始着急了,小穆也因为担心上不了学急得哭了。
片区学校了解情况以后,积极对接协调,最后,小穆在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圆了自己的上学梦。
穆涵榕说:“就想着这一辈子我怕不能踏进学校的大门了,后来我们那里学校的老师关心我,就介绍我来这里上学。
”
虽然实现了上学的梦想,但是因为无法独立行走,穆涵榕的生活起居就成了问题,必须有一个人专门到学校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李菊秀当机立断,让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偿还外债,老伴照顾家里,自己到学校陪孙女读书。
李菊秀这一陪就是十年。
“一开始的那几年都是背着来,不管刮风下雨,都要送孙女上学,就这样坚持了10年。
”李菊秀说。
十年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在学校的操场上、走廊边,都能看到李菊秀搀扶着孙女进行康复训练的身影,在宿舍、餐厅、教室等每一个角落,总能看到李菊秀耐心照顾孙女的场景。
李菊秀说:“我24小时跟着,因为我家孙女特殊,一打喷嚏就会流鼻血,还会生病。
我从来不逛街,不与其他陪读家长聊天,就一心一意陪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
”
对于李菊秀来说,每周一是比较艰难的日子。
因为要在7点半前赶到公交车站乘坐第一趟公交车,奶孙俩必须5点多就起床。
奶奶带着孙女,走一截背一截,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
刚开始孩子小还背得动,慢慢的孩子长大了,李菊秀背不动了,她俩就起得更早一点,一步一步慢慢走。
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又或是在上学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李菊秀总像影子一样陪伴着孙女,从未放弃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孙女坚持锻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让李菊秀内心激动不已。
“2016年3月8日,我孙女在教学楼3楼走了几步路,以前我的心好像压着一个大石头,那几步路走了以后,那个大石头好像掀开了,一直到现在我都陪着,要陪到她生活能自理。
”李菊秀说。
十年过去了,在奶奶的精心照顾和学校老师的教育关爱下,穆涵榕渐渐长大,也学到了一些技能,她变得阳光开朗大方。
穆涵榕说:“这十年,我要感谢奶奶的辛苦付出,没有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
十年来,老师关心我、帮助我,我很开心,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进步。
”
十年来,李菊秀精心照顾孙女不离不弃,让孩子感受到了亲情的爱、学校的爱、社会的爱,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李菊秀为人谦和,与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关系融洽,给老师和家长留下了好印象。
“她从刚开始进校时需要奶奶抱着、背着,然后到现在只需要奶奶在后面稍微给她一点精神上的支持,她就能自己往前走,这是她在我们学校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然在这个进步后面她的奶奶功不可没。
奶奶在陪读过程中,也给我们学校的其他陪读家长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杨建鹏说。
李菊秀用十年的坚守书写了人间大爱,用不离不弃的付出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出身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善念、传递爱心,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善行义举书写人间真善美。
记者:刘子安 赵媛蕊 | 通讯员:杨德
值班总编:刘子安 | 审核:字竟春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