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巴胺这个网络流行语,出现了许多新玩法,其中一些女生在讨论多巴胺这个话题。
那么,当女生提到多巴胺时,她是在暗示什么呢?在女性群体中,多巴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相信许多网友对此感到好奇。
以下是对女生说多巴胺梗的来源及含义的介绍。
1.女生说多巴胺是暗示她感到非常开心的意思。
"多巴胺"在网络上通常表示"兴奋"、"快乐"和"开心"。
如果一个女生对你说"我的多巴胺开始分泌了",这实际上是在暗示她对你有好感,喜欢上了你。
2.多巴胺的意思是你给她带来快乐,或者说你是她兴奋的来源。
这就是女生说多巴胺的暗示,表达了你对她的特殊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女生说多巴胺是暗示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
希望大家看完后都能有所了解,并从中得到帮助。
最近,市民胡瑜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多巴胺”包围了。
短视频平台上有各类“多巴胺穿搭”教学,咖啡店推出了“多巴胺冰咖”,就连阅读推荐也出现了“多巴胺文学”……
“网上很火但是你不懂的梗”一度登上热搜,有人吐槽“已经看不懂中文了”。
但在另一些市民和网友看来,如今互联网造梗正从原先的“谐音梗”“缩写梗”扩展到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对社会话题的
胡瑜今年在短视频上频繁刷到各类“多巴胺”。
一开始是时尚博主推出的“多巴胺穿搭”,以鲜艳明亮的色彩进行服装搭配,“这样的梗停留在穿搭方面我能理解,就是色彩鲜艳让人心情好。
”不过,她发现“多巴胺”越用越广,比如上海有甜品咖啡培训机构推出“多巴胺咖啡”“多巴胺特调”,以咖啡、柠檬、草莓等各种不同色彩的原料搭配出缤纷的饮品。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一直被自己认定“浅薄”的互联网玩梗竟然走向纵深。
例如从“多巴胺穿搭”衍生出“多巴胺文学”,意即那些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治愈系”文字。
有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参与其中,将季羡林等人的作品放进“多巴胺文学”,还以不同颜色来直观代表这些作家的风格。
社交媒体上,有人整理书籍中的“多巴胺”词句,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里“七月的天色,哪怕黄昏都是清透的,脆兰泛起火烧云,空气平滑地进入胸腔,呼吸带着天空的余味”成了近期被广泛使用的“多巴胺文案”。
深挖“多巴胺穿搭”成为这一热梗的另一走向。
有历史爱好者发现这一互联网热梗其实与中国历史上的审美意趣不谋而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唐代张萱的《捣练图》,画中女子宝蓝色裙子配红色上衣,绿色衣服配橙黄披帛,“古人搭配的颜色比现在黑白灰大胆多了”。
还有人引用白居易《忆微之》中的诗句“折腰俱老绿衫中”,“古人又前卫又优雅。
”
就连兵马俑也卷入“多巴胺穿搭”风潮。
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一组兵马俑复原和色彩分析图,兵马俑全身有近20种色调,其中尤为显眼的是一种紫色。
文博爱好者沈先生为此专门查阅了被尊称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所著的系列涉及兵马俑挖掘现场和颜色的文章,其中就曾提及这种紫色,其成分与上世纪80年代研究超导材料时偶然发现的硅酸铜钡相同,应是人工合成。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玩梗也能通向高大上并不奇怪。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网民规模大了,受教育程度高了,自然不满足简单玩梗。
”
不过,因跨界、谐音、联想而诞生的互联网新梗,往往对语言的原有意思产生冲击。
甚至连梗这个词本身也被不少人指出是错字,正确的应是“哏”,有笑点、伏笔之意。
《咬文嚼字》在评选流行语时,放弃了“栓Q”“CPU”“可以,但没必要”“大冤种”这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梗。
对此编辑部曾解释评选坚持“规范”原则,体现汉语价值,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创新是评选最重要的标准。
不过,《语言文字周报》则曾将“YYDS”“EMO”“社恐/社牛”等选入“十大网络流行语”。
其编辑部曾表示榜单“立足于语言本身”,对待新兴语言现象,应“宽容、研究、引导”。
“大家都会接触、熟悉网上这些梗,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用。
”胡瑜坦言,“现在还有人说‘打call’‘元芳你怎么看’吗?”
来源: 解放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